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市服务业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尽管在不断累积,但总体呈现稳中趋缓的走势。受市场总体需求不足影响,未来增长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
一、总体运行情况
2017年1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3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6%,增速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7%,较2016年4季度上升1.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7%。在总体需求较弱、资本市场波动、基数较高等综合因素影响下,服务业整体呈现稳中趋缓的走势。
图 2013-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单位:%
分行业看,第三产业14个行业门类增加值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9个行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7%、11.1%和14.6%,三个行业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上升1.8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6%、8.6%和7.5%,与去年同期相比,尽管上述三个行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但仍是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行业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6.9%,共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8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1%。
另有5个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虽然低于总体增速,但是对比该行业2016年1季度增速,分别增长1.0和2.6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速明显放缓;房地产业受市场调控新政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仅增长0.4个点。
表 2017年1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速
单位:亿元、%
行业 |
增加值 |
增速 |
比重 |
第三产业 |
4932.2 |
6.6 |
100.0 |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 |
762.5 |
7.7 |
15.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25.0 |
11.1 |
4.6 |
住宿和餐饮业 |
91.2 |
2.0 |
1.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667.9 |
7.6 |
13.5 |
金融业 |
1081.7 |
7.5 |
21.9 |
房地产业 |
280.3 |
0.4 |
5.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18.2 |
2.7 |
10.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62.0 |
8.6 |
11.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4.8 |
14.6 |
0.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56.4 |
4.4 |
1.1 |
教育 |
232.3 |
6.7 |
4.7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07.8 |
9.3 |
2.2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14.8 |
0.5 |
2.3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73.6 |
7.8 |
3.5 |
二、服务业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
近年来,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市服务业领域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进展。
(一)传统行业转型发展,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传统服务业加快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尽管增加值比重有所回落,但运行质量效益得到稳步提升。2017年1-2月,我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规模以上企业盈利面分别为55.3%、58.4%和44.9%,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4个、9.8个和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8%和12.1%,同比分别提高1.2个和2.1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亏损1.7亿元,同比减亏6.7亿元。
(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随着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进一步明确,文化创意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由2014年的13.1%提升至今年1季度的14.6%。2017年1-2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分别增长11.2%和9.8%,分别比2016年提高3.6个和4.7个百分点,且高于全市服务业收入平均增速。
(三)“营改增”减税效果显现,企业税负有所减轻
自“营改增”政策全面实施以来,结构性减税效果显现,企业税负水平有所下降。1-2月,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1]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195.3亿元,同比下降43.9%,应交增值税61.8亿元,同比增长14.6%,企业上述两项税种的整体税负率为2.2%,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税负率同比分别下降0.6个、0.7个和1.6个百分点。
(四)政策供给不断增加,政策实施效果初步显现
在认真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同时,我市还立足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断增加政策供给,实施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新增产业禁限等政策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
服务业扩大开放六大重点领域发展向好。2017年1-2月,我市服务业扩大开放六大重点领域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6476.6亿元,同比增长14.5%,处于较高增长水平。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实现收入2163.5亿元,同比增长17.6%,快于六大领域整体增速3.1个百分点。六大领域中,除文化教育和健康领域外,其他四大领域收入增幅均在10%以上;金融领域收入同比增长44.2%,成为扩大开放六大领域中增速最高的领域。
禁限行业减员增效明显。2017年1-2月,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法人单位中,禁限目录涉及单位共计2037个,实现收入949.3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企业利润总额31.2亿元,同比增长28.2%;平均从业人员51.3万人,同比下降0.8%,低于重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速3.4个百分点。从行业分布情况看,房地产开发业从业人员减少1640人,交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同比均降幅在10.0%以上。分区域来看,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从业人员同比分别下降1.4%、0.2%和5.7%,生态涵养发展区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1.4%。上述数据显示,禁限政策的落实实施,使相关行业内部质量得到优化,以业控人取得一定成效。
尽管一季度服务业发展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收入增速放缓,发展环境仍需改善等问题,后续发展需高度关注。建议通过加强信息服务业重点企业调度,扩大信息服务业项目扶持范围,做好新模式、新技术推广落地等方式,促进互联网新经济稳步发展。首都文化消费市场无论是从供给端还是消费端均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投入力度、拓展发展空间。
--------------------------------------------------------------------------------
[1]重点服务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和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下同。